2018年9月29日 星期六

荒廢了很久,距離上一篇已經七年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       身為整理控:文件夾要同一種顏色、筆記本要同一種規格、內褲也要同一個品牌。對於音響系統除非是限制在同一品牌同一系列,否則規格大小難以整合,就算是同一系列,也不可能從擴大機,播放器到唱頭放大器,耳擴都有...直到購入了GRADO PH1唱頭放大器,終於有了目標:GRADO RA-1耳機放大器!其實還沒入手RA1,只是個想法的開端:GRADO工廠墨西哥大媽可以做出這些東西,我也可以!?

        (圖一由上而下:CD轉盤,PH1,數位播放器)



















(還有些未完成品和桃花心木塊原料)


先來看看CD轉盤吧


 其實骨子裡是Sony S1500藍光播放器 ,目前完成度99%,昨晚焊上最後的DC插座時正負極反了,燒了保險絲,BYPASS主板上的保險絲後,又鬼打牆的照原本的錯誤焊了回去,主板應該是死透了... 

緬懷一下曾經的美好,外露的CD概念來自於SONY WALKMAN D-88電鋸機。



加工過程記錄的不多,一半電動工具加工,一半手工挖掘。本篇文章應還會持續更新,如果沒有偷懶的話...

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

土製 RA1

GRADO RA1的線路圖很早之前就流傳出來了,我在2005年的時候就開始製作第一個RA1 CLONE,但是我連電路的基本原理都搞不懂,第一個RA1只是在洞洞版焊上了零件,卻沒上電測試過。


到了今年初,興致又突然來了,重新上網找起了RA1的資料。經過了多年,各種DIY的資料越來越完備。雖然資料詳盡,但是對於電子電路一竅不通的我,依舊是浪費了許多地球資源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目前裝機這台,算是個成功的作品嗎? 我只是覺得零件排的還算整齊,比起前面一堆試做的版本順眼多了,先裝殼試試吧。


左起,放大,穩壓,變壓器


JRC4556,BENNIC 5.7uf,WIMA 0.1uf,飛利浦精密電阻
一開始把OP放在中間,卻導致兩顆電容被擠到邊邊,另一邊空蕩蕩


LM317/337穩壓,電料行日系電容+WIMA


20元插頭,70元變壓器,一米10元喇叭線當電源線


ALPS的雙連VR太貴,改用兩顆COSMOS,一顆一聲道。
旋鈕面板中間有很大的縫隙,看了很不順眼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雖然左右各一顆VR調整音量較麻煩,但是不管是耳機左右單體不對稱,還是左右耳聽力有問題,左右腦不協調,都可以調整到平衡。


最後是聽感方面,我的評語是: 喔喔喔! 這樣阿


畢竟耳朵不好,語文造詣又不行,形容不出些大珠小珠落玉盤來著的,只能以這樣的一句話,讓看的人各自表述,自行想像原來是這樣阿,,,,


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

第三節,黑白沖片首發

人生是黑白的
 


大概從兩年前,就開始在蒐集沖片用的藥劑和器材。一開始就決定不使用原廠調好的粉包裝,要玩就要玩個徹底,打算自己從化學原料開始調起,也因為其中有些原料不好買到(METOL等等) ,加上不是很積極找尋,從第一個買的原料到沖出第一捲底片,隔了將近兩年。


4月11日,東海大學 
By CONTAX T2 
AGFA APX 100, D-76顯影,時間大約8分鐘。
搖晃沖片桶的方式大概就像搖泡沫紅茶般,幸好底片上面沒有泡沫...


 
對二苯酚、溴化鉀、冰醋酸、亞硫酸鈉....
亂七八糟買了一堆藥劑,燒杯和瓶瓶罐罐,其實有很多器材根本沒用到,好幾個燒杯就被拿來當筆筒了,花了多少錢只為沖出這捲底片,還真是不敢算。改天再幫這些器材們拍個照。

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

第二節,GAKKENFLEX


大人的科學第25期 - 35mm雙眼相機
 


大人的科學25期這本雜誌,在去年九月還是十月就發行了吧,當時PTT的LOMO版上熱烈討論著,不過,自HOLGA之後,已經很久沒對這種玩具相機產生興趣了,在這一期絕版前,倒也沒去特別留意過他,只是知道有這麼台需要自己組裝的相機。

而今年年初,竟出現了再版風聲,網路書店也開始預購。這天下午只是好奇點開預購連結,誰知道,存貨數量上的數字,竟然像是倒數般一個一個減少,看到這,心臟都要跳出來了,感覺不搶個一本,好像對不起爸媽,對不起社會。

所以手滑了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總要先來張片頭

以上XTRA400 天虹沖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同場加映

組裝這台相機時,剛開始還挺順利的,因為網路上已經有許多的先賢烈士的組裝資訊可供參考。但也因為太順利,裝上反光鏡時,相當帥氣,刷的一聲,撕下保護膜,這他媽的反光鏡上黑心鍍膜,就一起被撕下來了。

原先還搞不清楚,以為那是污漬,拿起衛生紙就擦。越擦竟然越花,大概是我衛生紙不夠乾淨吧。繼續拿起酒精用力擦,很好,擦的很乾淨,整個反光鏡都擦成了漂亮的水藍色透明。

萬念俱灰之下,已經把這相機丟一旁了。突然間想到,防潮箱裡,還有台測光掛點的單眼,PENTAX SP,殺他的反光鏡來用,還算合用,雖然短了將近半公分,但是扎實的日貨,反光鏡倒是相當明亮又耐擦。

反光鏡在裡面就懶的打開照了,補上一些外觀上的改造。

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加裝迴片把手,也是來自可憐的PENTAX SP



過片旋鈕及過片指示的圓鈕都上了銀漆,觀看較清楚。




底片壓板,把名片塗黑,貼上3M隱形膠帶,上面扎點小洞,防止底片被吸住。




另外組裝時,在些關節和選鈕上都上了點矽油,運作起來似乎順暢了點。

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

第一節,HOLGA

holga,這是我的第一台相機。

在數位相機開始氾濫年代,身邊人手一台數位機,不過我沒有。對於相機我只用過家裡出遊時拿來拍照的傻瓜相機,相機對我來說,只是個紀錄的工具。

有天,在某本數位相機雜誌的小專欄中看到了台怪異的相機。『holga,地球上最便宜的120相機。』,專欄中還有些奇怪的拍攝效果,邊角失光、加放大鏡近拍、對著陽光硬幹.....攝影似乎不只是制式的框景,規矩的紀錄,好像還有些其他的可能?

10月,我在楔石入手了holga 120N,最基本款式,塑膠鏡頭,沒有內建閃光。在附近相館買了兩卷120底片,還是過期的...(我不是故意要買過期的,老闆說只剩過期的),帶著holga,在信義區週邊胡亂拍起來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這是我第一張相片,前面片頭曝光,後面又掃歪。
潛入附近大樓頂樓


忘記過片總是難免的
holga的神蹟,耀光


那一年,2004年,我入手了第一台相機。

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

同場加映

在我手上的東西通常不會活太久,當然holga也是。沒拍個幾卷,開始鑽洞改裝B快門,切紙板改裝135,最後,還挖了原有鏡頭,改裝m42單眼相機的鏡頭。

效果看起來相當糟,鏡後距不同,成像圈也不夠覆蓋120底片,接環又沒裝好,漏光了。

holga,當然是瞎了,好像還躺在老家的某角落吧,改天有回去再拍張他的遺容。